幸福的全新定義
朋友們:
我最近看了一篇有關幸福指數的報導,其標題寫著「現代化的發展,讓你幸福嗎?
不丹(Bhutan),一個60萬人國民平均收入一年僅約1400美元的國家,其快樂指數卻全球排名第八,遠勝於許多先進的高科技國。不僅讓人懷疑,人們熱切追求的經濟發展,與不丹首任民選總理吉美•廷禮(Jigmi Y. Thinley)所推動的國民幸福指數GNH),那一個才是真正人民臻至幸福的秘訣呢?」
大家有想過自己在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嗎?是事業成功還是身體健康,還是財富滿盈?在人類永不知足的根性之下,幸褔,的確是讓現代人難以下定義的。
窮人說:有錢就是幸福
富人說:有閑就是幸福
農民說:豐收就是幸福
遊子說:回家就是幸福
病人說:能活著就是幸福
殘者說:能走路就是幸福
盲者說:能看見就是幸福
有位朋友告訴我,他那才7歲的孩子,在只接受正規教育時,回到家不理睬父母家人,不會感恩,也不會與別人分享;於是在他的友人介紹下,課後把這孩子送去一間德育課室,學習弟子規。進去才不到三個月,孩子每天上學前會說爸爸,媽媽我去上學了;放學也會走到父母親面前說:我回來了;每天臨睡也會到父母床前道晚安;更會對著要出門工作的父親說:爸爸你辛苦了!講的時候,我朋友更眼泛淚光呢!從這位朋友的說話中可以發覺,原來他心目中的幸福是孩子守規矩,懂禮儀,晨昏定省啊!
朋友更說這間德育課室是由幾位老師發心自組的,收費比正規學校更低廉,但經營困難,做好事的人好像受到的磨難都比較大。當下我便想請這幾位這麼有愛心的老師來吉隆玻孕育學子,但聽說很快就會得到財團的支持,得以延續他們德育教化的理念,這真是值得感恩的事!可見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啊!
此時想起聖賢說過:「財多不是福,福在子孫賢」。目前的社會中,對父母的奉養已成為負擔,更有從以前「養兒防老」轉變成「養老要防兒」的說法,實在是我們這以孝道立國的文化大國的恥辱與遺憾!而子孫的賢良,其實是來自父母能提早讓孩子受德育教育。父母永遠是孩子模仿的對象,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身心導師,孩子在未受教育之前,是完全受父母的言行身教所影響的。所以現代父母應以新思維對中華文化的精髓,也就是能在德末之世挽救人心的「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」再次重視,貫徹修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的理念,使世界清靜莊和。而在現代世界,孟母三遷的意義將是親子同修共濟,而蔚成幸福人生、幸福家庭、幸福國家與幸福世界的指標。
余 蓮